罗振玉
基本信息

姓名:罗振玉
字:式如、叔蕴、叔言
号:雪堂、贞松老人
生卒年: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
籍贯:浙江上虞(生于江苏淮安)
时代:清末民初
身份: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收藏家、出版家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
幼年随父读书,15岁中秀才,后两次乡试落第,转向经史与金石学研究。
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报》,倡导新式农业教育。
清末从政与学术活动
1901年主持武昌江楚编译局,后任清政府学部参事。
1909年任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推动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发展。
辛亥革命后
旅居日本(1911-1919),专注甲骨文、敦煌文书研究,与王国维合作著书。
1924年奉召入溥仪小朝廷,任南书房行走,参与清室复辟活动。
晚年争议
1932年支持伪满洲国,任伪监察院长,晚年因政治选择备受争议。
学术贡献
甲骨文研究
最早确认安阳殷墟为商代都城,并大量购藏甲骨,编撰《殷墟书契》(1913)等著作,奠定甲骨学基础。
提出甲骨分类与断代方法,推动商史研究。
敦煌学与文献整理
抢救性保存敦煌遗书,整理出版《敦煌石室遗书》《鸣沙石室佚书》等,保留珍贵史料。
金石与考古
研究青铜器、碑刻、汉简,编撰《三代吉金文存》(1937),集录商周青铜器铭文4800余件。
其他领域
农学:翻译国外农学著作,引入现代农业知识。
出版:创办《国学丛刊》,影印罕见古籍。
主要著作
《殷墟书契》(前编、后编、续编)
《流沙坠简》(与王国维合著)
《三代吉金文存》
《贞松堂集古遗文》
《雪堂校刊群书叙录》
书法与收藏
书法风格:擅篆、隶、楷书,严谨古朴,受金石学影响。
收藏成就:藏有甲骨、青铜器、敦煌写本等数万件,后部分捐赠给公藏机构。
历史评价
学术地位:被誉为“甲骨四堂”之一(罗振玉号“雪堂”),近代考古学先驱。
争议:因参与伪满洲国,其政治立场常受批评,学术成就与政治行为需分开看待。
家族与后裔
子嗣:长子罗福成、次子罗福苌均为语言学家;孙罗继祖为历史学者。
弟子:王国维、容庚等受其学术影响。
相关纪念
部分手稿与藏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机构。
学术著作至今仍是甲骨文、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如需更详细内容,可进一步查阅《罗振玉评传》或相关学术论文。
《结尾》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