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穷碧落
词源与出处

原始出处
“上穷碧落”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下文描写唐玄宗(李隆基)在杨贵妃死后,命道士“临邛道士鸿都客”上天入地寻找其魂魄的情节。
诗句释义
碧落:道教术语,指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之境,后泛指天空或天界。
黄泉:地下极深处,代指阴间。
全句意为“寻遍九天之上,访尽九地之下”,极言寻找之艰辛与执着。
词语释义
现代含义
字面义:穷尽天空的极高处,形容追寻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引申义:比喻竭尽全力探索真理、追求目标或寻找某物,带有浪漫或悲壮色彩。
感情色彩
多用于文学语境,既可表达对理想的热忱(如科学探索),也可暗含求而不得的怅惘(如爱情、人生追求)。
文化背景与象征
道教影响
“碧落”源自道教三十六天之说,其中“碧霞之天”为东方最高天,象征纯净与超脱。
与“黄泉”形成“天—地”二元对立,体现古人宇宙观。
文学意象
成为古典诗词中“追寻”主题的经典意象(如李商隐《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
现代常被化用于小说、影视作品(如仙侠题材),渲染宏大叙事或宿命感。
相关典故与延伸
《长恨歌》背景
诗句关联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反映帝王对生死之力的无奈,深化了“碧落”的虚幻色彩。其他用法
天文领域:偶用于形容宇宙探索(如“上穷碧落,探索星河”)。
网络用语:简化为“穷碧落”,调侃式表达“拼命找东西”。
常见误解辨析
误写:易与“上穷碧落”混淆为“上穹碧落”(“穹”指苍穹,但非原句)。
误用:单独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下落黄泉”割裂,失去原句对比张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碧落”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653.htm)
《长恨歌》全诗及注解(中华书局《白居易诗集校注》)
道教三十六天理论(《云笈七签》卷二十一)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