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基本信息

姓名: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
出生:1891年12月17日(上海浦东)
逝世:1962年2月24日(台湾台北,心脏病猝发)
国籍:中国
籍贯:安徽省绩溪县
职业: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生平经历
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等),推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创作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1920年)。2. 哲学与学术引入杜威实用主义,主张“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提倡“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强调实证研究。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研究传统哲学。3. 自由主义思想倡导民主、科学、个人自由,反对盲从传统与权威。晚年致力于台湾的学术自由与民主发展。四、主要著作
文学:《尝试集》(诗集)、《白话文学史》
哲学:《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戴东原的哲学》
社会评论:《容忍与自由》、《人权论集》
自传与随笔:《四十自述》、《胡适日记》
个人生活
家庭:父亲胡传(清末官员),母亲冯顺弟。
婚姻:1917年与江冬秀结婚(包办婚姻,相伴终生)。
子女:长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留大陆,后自杀)。
历史评价
正面: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者、自由主义先驱,推动白话文与学术现代化。
争议:部分观点被批评为“全盘西化”,政治立场曾受两岸不同评价。
纪念与影响
故居与纪念馆:安徽绩溪胡适故居、台北胡适纪念馆。
奖项:台湾设立“胡适纪念馆学术奖”。
文化影响:其思想对20世纪中国文学、哲学、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如需更详细内容,可参考权威传记或《胡适全集》等资料。
《结尾》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