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越位(足球比赛规则)

目录

越位(足球比赛规则)百科知识

越位(足球比赛规则)越位(足球比赛规则)

定义

越位(Offside)是足球比赛中的一项基本规则,旨在防止进攻球员在对方半场“偷懒”或获得不公平的进攻优势。根据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制定的规则,当一名进攻球员在传球瞬间比球和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通常包括守门员)更靠近对方球门线,且实际参与比赛(如触球或干扰对手),即被判罚越位。

越位规则的核心条件

  1. 位置判定

    • 进攻球员必须位于对方半场。

    • 在队友传球瞬间,该球员比球更靠近对方球门线。

    • 比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通常为最后一名后卫+守门员)更靠近球门线。

  2. 时间判定

    • 以队友触球传球的一瞬间为判断时点,而非接球时。

  3. 参与比赛

    • 球员需实际干扰比赛(如接球、阻挡防守球员视线或移动)才会被吹罚。若未参与进攻,即使处于越位位置也不判罚。

不构成越位的情况

  1. 在本方半场:球员位于本方半场时,无论位置如何均不越位。

  2. 与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平行:若进攻球员与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或最后两名球员)处于同一平行线,不视为越位。

  3. 间接参与:球员虽处于越位位置但未干扰比赛或对手(如远离传球路线)。

  4. 球门球、界外球、角球:从这些死球状态恢复比赛时,越位规则不适用。

越位判罚流程

  1. 助理裁判(边裁)举旗:发现越位后,边裁举旗示意。

  2. 主裁判吹哨:主裁判根据边裁提示鸣哨停止比赛,判罚越位。

  3. 对方间接任意球:由防守方在越位发生位置罚间接任意球恢复比赛。

争议与技术进步

  1. VAR(视频助理裁判)介入:现代足球引入VAR技术,通过多角度回放辅助判罚,减少误判。

  2. 毫米级越位:高科技摄像和半自动越位系统(如世界杯使用的SAOT)可精确判断球员躯干或触球部位是否越位。

历史演变

  • 19世纪:越位规则最早出现在1863年《足球比赛规则》中,要求进攻球员与球门线之间需有3名防守球员。

  • 1925年:修改为“2名防守球员”,大幅提升进球数。

  • 1990年:调整为“平行不算越位”,进一步鼓励进攻。

常见误解

  • “越位陷阱”:防守方故意前压,使进攻球员处于越位位置的战术,需全队协同。

  • 回接球不越位:若传球瞬间接球球员不越位,即使之后跑向越位位置接球也不违规。

经典案例

  • 1994年世界杯意大利vs西班牙,罗伯托·巴乔的越位进球被误判有效。

  • 2022年世界杯阿根廷vs沙特,梅西等球员多次因毫米级越位被VAR取消进球。

越位规则是足球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衡攻守的同时,也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优化判罚精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