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成语)
成语释义

赴汤蹈火(拼音:fù tāng dǎo huǒ)
字面意思:敢于踏入沸水,踩踏烈火。
比喻义:形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多用于表达忠诚或决心。
感情色彩:褒义词,强调无畏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成语出处
源自《荀子·议兵》:
“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后见于《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
“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历史典故
典故背景:
三国时期,刘表部将韩嵩劝其归附曹操,并说:“若曹操能安定天下,我愿为他‘赴汤蹈火’;若他失道,我便另择明主。”
成语演变:
从“赴水火”到“赴汤蹈火”,逐渐固定为四字格式,凸显极端危险的境地。
语法与用法
词性:动词性成语,常作谓语、状语。
搭配:
与“在所不辞”“万死不辞”连用,强化决心。
例句:“为了民族解放,战士们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肝脑涂地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望而却步
文化内涵
忠诚精神:体现古人对信念的执着(如忠君、报国)。
侠义传统:武侠文化中常用以形容侠客的义胆忠肝。
现代应用
文学作品:广泛用于描写英雄人物或壮烈场景。
影视作品:常见于战争片、动作片台词(如“为你赴汤蹈火”)。
日常口语:多用于承诺或表达坚定态度(如“兄弟有难,我必赴汤蹈火”)。
注意事项
使用场景:适用于正式或庄重语境,不适用于轻松场合。
常见误写:易误作“赴汤倒火”“赴汤踏火”,需注意字形。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越位(足球比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