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寻租

目录

寻租的定义

寻租寻租

寻租(Rent-seeking)指经济主体通过非生产性手段(如游说、贿赂、垄断等)获取超额利润或特殊利益的行为。这些行为不创造社会财富,而是通过扭曲资源配置或利用权力寻租来获取经济利益。

  • 核心特征:非生产性、消耗社会资源、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 经济学起源: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1967年提出,后由安妮·克鲁格(Anne Krueger)正式命名。


寻租的理论背景

  1. 租金概念

    • 经济学中的“租金”原指生产要素获得的超过其机会成本的收入,后扩展为通过特权获得的超额收益。

  2. 公共选择理论

    • 寻租行为与政府干预密切相关,利益集团通过影响政策制定(如关税、补贴)获取垄断地位。

  3. 福利损失

    • 寻租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如游说支出、腐败成本等,可能远高于实际产生的经济收益。


寻租的主要形式

  1. 政府寻租

    • 企业通过贿赂官员获取特许经营权、政府采购合同等特权。

  2. 行政垄断

    • 行业通过行政手段排除竞争(如行业准入限制)。

  3. 法律寻租

    • 操纵立法或司法过程以获取利益(如量身定制的法规)。

  4. 国际寻租

    • 通过关税壁垒、出口补贴等扭曲国际贸易。


寻租的社会影响

  1. 负面效应

    • 经济效率下降:资源错配,抑制市场竞争。

    • 腐败滋生:权力与资本勾结,破坏公平性。

    • 收入分配不公:加剧贫富差距。

  2. 争议观点

    • 部分学者认为寻租是市场不完善的必然结果,需通过制度设计规避。


寻租的典型案例

  1. 行业垄断

    • 某些企业通过行政保护维持高价(如传统能源行业)。

  2. 政策游说

    • 医药企业影响药品审批标准以延长专利保护期。

  3. 腐败交易

    • 官员利用审批权收受企业贿赂。


治理寻租的对策

  1. 减少行政干预

    • 简化行政审批,推行市场化改革。

  2. 加强监督

    • 建立透明化制度(如公开招标、财产公示)。

  3. 法治建设

    • 严惩腐败,完善《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

  4. 公众参与

    • 鼓励媒体和公众监督权力运行。


相关概念扩展

  • 设租:权力主体主动创造寻租机会(如故意设置复杂审批程序)。

  • 竞租:多个利益集团竞争寻租机会,进一步放大资源消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小灵通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