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橛
基本概念

金刚橛(梵文:Vajrakīla,藏文:ཕུར་བ་,音译“普巴”),是藏传佛教密宗中的重要法器,象征“断除烦恼、降伏魔障”的智慧与力量。其外形通常为一端尖锐的三棱锥状短剑,材质包括金、银、铜、木或象牙,常饰有佛像、咒语等宗教图案。
历史起源
印度佛教渊源
金刚橛最早可追溯至古印度密教,作为降魔工具与禅定修法结合使用。藏传佛教发展
由莲花生大师传入西藏,成为宁玛派(红教)的核心法器之一,后融入其他教派(如萨迦派、噶举派)的仪轨中。
宗教象征意义
降伏邪魔
代表以智慧破除无明与障碍,镇压负面能量。禅修辅助
象征“定力”,修法时用于稳定心念,刺破贪嗔痴三毒。与本尊关联
常与“普巴金刚”(金刚橛本尊)结合,体现其神圣性。
结构与材质
三棱造型
三个棱面分别象征“身、口、意”清净,或“佛、法、僧”三宝。组成部分
橛身:刻有经文或佛像。
橛尖:锋利无比,代表穿透力。
手柄:常见摩羯头、金刚杵等装饰。
常见材质
金属(如青铜)、珍贵木材(如紫檀)、甚至骨质(高级法会使用)。
宗教用途
仪式法器
用于灌顶、驱魔、结界等密宗仪轨,如“普巴金刚法会”。修行工具
修持者通过观想金刚橛净化内外环境。护身符
小型金刚橛可佩戴,寓意辟邪护身。
文化延伸
艺术表现
在唐卡、壁画中,金刚橛常作为护法神手持物出现。民俗影响
在西藏等地,民间认为其可镇压土地煞气,用于建筑奠基仪式。
注意事项
宗教禁忌
未经上师传授,普通信众不可随意使用或修持相关法门。保存方式
需置于洁净处,避免亵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