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分道扬镳(汉语成语)

目录

成语释义

分道扬镳(汉语成语)分道扬镳(汉语成语)

分道扬镳(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指分路而行,比喻因目标或志向不同而各奔前程。原意为分开道路行进(扬镳:提起马嚼子驱马前进),后引申为志趣、观念不同而分开行动。


成语出处

出自《北史·魏诸宗室传》(唐代李延寿撰):

“孝文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讲述北魏孝文帝时期,元志与李彪因行车礼仪争执,孝文帝裁定两人可分路而行。后演变为成语。


历史典故

背景:北魏迁都洛阳后,御史中尉李彪与洛阳令元志因行车谁该让路发生冲突。
事件

  1. 元志认为自己是地方官,李彪是御史,无需避让。

  2. 孝文帝裁决:洛阳是首都,官员可“分路扬镳”,无需争道。
    演变:后用于比喻志趣不同,各行其是。


成语用法

  1.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

  2. 语境

    • 形容团队因分歧而分开发展。

    • 指夫妻、朋友、合作伙伴分途而行。

  3. 例句

    “合作三年后,因理念不合,他们最终分道扬镳。”


近义与反义词

  • 近义词:各奔前程、背道而驰、劳燕分飞

  • 反义词:志同道合、并肩同行、殊途同归


成语辨析

  • 与“背道而驰”区别

    • “分道扬镳”强调目标不同而分开,中性词;

    • “背道而驰”强调方向或行为完全相反,含贬义。


文化寓意

成语反映中国古代礼仪冲突的解决智慧,后演变为对人生选择的隐喻,体现尊重差异的价值观。


参考资料

  1. 《北史·魏诸宗室传》

  2. 百度百科“分道扬镳”词条

  3. 《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如需补充细节或调整框架,可进一步探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分桃    下一篇 包抄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