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儆效尤
成语释义

以儆效尤(拼音:yǐ jǐng xiào yóu)指通过严肃处理一个坏人或坏事,以达到警告他人不再效仿的目的。
儆:告诫、警示。
效尤:模仿错误行为。
核心含义:用惩罚案例来制止类似行为的发生。
成语出处
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后演变为“以儆效尤”,强调通过惩罚达到警示作用。
语法与用法
词性:动词性成语,多作谓语或宾语。
常见搭配:
“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官方公告常用句式)。
“必须依法处理,以儆效尤。”
适用场景:法律、纪律处分或社会规范中警示他人。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杀鸡儆猴、惩一儆百、明正典刑。
反义词:姑息养奸、纵虎归山、法外开恩。
应用实例
历史案例:
清代《官场现形记》中记载:“审得王某某贪污舞弊,着即正法,以儆效尤。”
现代用法:
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公开审判,以达到震慑犯罪的效果。
注意事项
使用对象:通常针对恶性事件或重大过失,不适用于轻微过错。
语境限制:多用于正式文书或严肃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成语辨析
与“杀一儆百”区别:
“以儆效尤”强调警示他人勿模仿错误行为;
“杀一儆百”侧重通过少数惩罚震慑多数,手段更严厉。
社会意义
该成语体现了传统法律文化中“惩戒与教育结合”的思想,至今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