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麻疹

目录

概述

麻疹麻疹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黏膜斑(柯氏斑)及全身性红色斑丘疹。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需重点控制的疫苗可预防疾病之一。


病原学

  • 病原体: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单股RNA病毒。

  • 抵抗力:外界生存力较弱,对紫外线、高温(56℃以上)、乙醚等敏感,但室温下可存活数小时。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或物品也可能感染。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均具传染性。

  2. 易感人群:未接种疫苗或未患过麻疹者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3. 流行趋势:疫苗普及后发病率显著下降,但部分地区仍有暴发。


临床表现

流涕、结膜充血。
  • 柯氏斑(Koplik斑):出疹前1~2天出现在口腔颊黏膜的白色小点,为早期诊断标志。

  • 出疹期

    • 红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开始,渐扩散至全身,持续3~5天。

    • 疹间皮肤正常,可伴淋巴结肿大。

  • 恢复期:皮疹消退后遗留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

  • 2. 非典型表现

    • 轻型麻疹:见于接种过疫苗者,症状轻微。

    • 重型麻疹:高热、皮疹密集,可能并发肺炎、脑炎等。


    并发症

    • 常见:肺炎(最常见死因)、喉炎、中耳炎。

    • 严重:脑炎(约0.1%病例)、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罕见但致命)。

    • 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未接种疫苗)。

      • 典型症状(柯氏斑、皮疹顺序)。

      • 实验室检查:血清IgM抗体阳性或病毒核酸检测。

    2. 需鉴别疾病: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药物疹等。


    治疗

    • 一般治疗:隔离休息、补充水分、对症退热。

    • 抗病毒治疗:无特效药,重症可试用利巴韦林。

    • 并发症处理:如细菌性肺炎需抗生素治疗。


    预防

    1. 疫苗接种

      • 麻疹疫苗(含于麻腮风三联疫苗MMR),8月龄初种,18~24月龄复种。

      • 有效率超过95%,免疫力可持续数十年。

    2. 暴露后防控

      • 接触者72小时内接种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高危人群)。

    3. 公共卫生措施

      • 病例隔离、通风消毒、流行期避免聚集。


    预后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者可能出现重症。全球范围内,麻疹仍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齐人之福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