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苗族

目录

民族概况

苗族苗族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人口约942万(2021年数据),居中国少数民族第四位。苗族支系繁多,自称有“牡”“蒙”“毛”等,不同支系语言、服饰差异较大。


历史起源

  1. 远古传说

    • 苗族先祖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被视为民族英雄。

    • 与黄帝部落的“涿鹿之战”后,苗族先民逐渐南迁,形成迁徙民族的特征。

  2. 历史迁徙

    • 秦汉时期迁至武陵郡(今湘黔交界),称“武陵蛮”;唐宋后部分迁入云贵高原。

    • 因战乱和生存压力,苗族历史上经历多次大规模迁徙,形成“高山苗”等分布特点。


语言文字

  1. 苗语

    • 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川黔滇方言,彼此差异较大。

  2. 文字

    • 传统上无统一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拉丁字母拼音文字,但使用不广泛。

    • 部分地区使用“老苗文”(符号文字),或借汉字记音。


文化艺术

  1. 口头文学

    • 古歌、神话、谚语为主,如《苗族古歌》讲述创世、迁徙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 音乐舞蹈

    • 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为代表性舞蹈;芦笙是标志性乐器,音色悠扬。

  3. 刺绣与蜡染

    • 苗族刺绣(“苗绣”)以几何图案、花鸟虫鱼为题材,技法多样;蜡染工艺古朴,用天然靛蓝染色。


风俗习惯

  1. 服饰特色

    • 分支系不同,服饰差异显著,如黔东南的银饰盛装(头冠、项圈)、湘西的缠头帕等。

    • 女性服饰尤为华丽,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2. 传统节日

    • 苗年:部分地区农历十月庆祝,举行跳芦笙、斗牛等活动。

    • 姊妹节(贵州台江):青年男女对歌、吃姊妹饭,被称为“东方情人节”。

    • 四月八(湘西):纪念民族英雄的节日,有吹笙、对歌等习俗。

  3. 婚丧习俗

    • 婚姻自由,通过“游方”(对歌交友)择偶;部分地区保留“不落夫家”习俗。

    • 丧葬多行土葬,部分地区有“砍牛祭祖”仪式。


宗教信仰

  1. 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

    • 信奉万物有灵,祭祀树神、山神;祖先崇拜为核心,家中设神龛供奉。

  2. 巫文化

    • “苗巫”(巫师)主持祭祀、治病仪式,使用符咒、卜卦等。

  3. 基督教影响

    • 19世纪末部分苗族因传教士影响改信基督教,如云南石门坎地区。


社会经济

  1. 传统生计

    • 以山地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荞麦;擅长狩猎和采集。

  2. 现代发展

    • 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如西江千户苗寨),手工艺品(银饰、蜡染)远销海内外。


著名人物与成就

  • 宋祖英:湘西苗族,著名歌唱家。

  • 阿幼朵:贵州苗族歌手,推广苗族音乐。

  • 科技文化:苗族历法(“苗历”)反映古代天文智慧;医药(苗药)以草药疗法闻名。


:以上内容综合公开资料整理,部分细节可能存在争议或地域差异。如需学术引用,建议进一步核实权威文献。

《结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