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基本信息

简称:闽
省会:福州市
地理位置:中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接壤,西北与江西省毗邻,西南与广东省相连。
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3.6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4187万(2022年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闽越族在此活动。
秦汉至隋唐:
秦设闽中郡,汉属会稽郡,三国时属东吴。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福建"之名始现(取自福州、建州首字)。
宋元明清:
南宋时经济文化繁荣,泉州为"东方第一大港"。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近现代:1885年台湾建省后分离,1980年代厦门成为经济特区。
行政区划
下辖9地级市: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特色城市:
厦门:经济特区、国际港口城市。
泉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世界贸易中心。
莆田:妈祖文化发源地。
自然地理
地形:
"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丘陵占90%,主要山脉有武夷山、戴云山。
海岸线曲折,长度居全国第二位。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
水系:闽江为最长河流(577公里),另有九龙江、晋江等。
自然资源:
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4年全国第一。
矿产以铁、钨、稀土为主,宁德核电为重要能源基地。
经济概况
GDP:2023年约5.4万亿元,居全国第8位。
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厦门、福州为全国重要电子产业基地。
纺织服装:泉州晋江为"中国鞋都"。
海洋经济:水产养殖、远洋渔业发达。
文旅产业:武夷山、土楼等世界级景点。
对外贸易:厦门港、福州港为亿吨级大港,对台贸易重要枢纽。
文化特色
语言:
方言以闽语(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方言)为主,客家话次之。
闽南语为台湾主要方言之一。
民俗:
妈祖信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祭祖、畲族三月三歌会。
传统艺术:
南音、木偶戏、高甲戏、闽剧等国家级非遗。
饮食文化:
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代表菜:佛跳墙、沙县小吃、鱼丸、土笋冻。
茶文化:武夷岩茶(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
旅游胜地
世界遗产:
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福建土楼(永定、南靖土楼群)。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5A级景区:
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白水洋-鸳鸯溪等。
特色线路:
海上丝绸之路之旅、红色旅游(古田会议旧址)、茶乡生态游。
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
林则徐(清代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严复(启蒙思想家)。现代人物:
林语堂(作家)、陈景润(数学家)、姚晨(演员)。
独特符号
省树:榕树(福州称"榕城")。
省花:水仙花。
象征建筑:厦门双子塔、福州三坊七巷。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