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东邻楚雄州,南接普洱、临沧,西接保山、怒江州,北连丽江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
行政级别:
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下辖1市11县(大理市、漾濞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县、巍山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首府为大理市。
面积与人口:
总面积约2.95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约333万人,其中白族占总人口的约三分之一,汉族、彝族、回族等民族共同聚居。
历史沿革
古代:
西汉属益州郡,唐代为南诏国都城(太和城),后为大理国都城(937-1253年),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
元朝设大理路,明清时期为大理府。
近现代:
1956年11月22日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隶属云南省。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以苍山-洱海为核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苍山海拔最高达4122米(马龙峰),洱海为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
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小,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5℃左右,被誉为“东方日内瓦”。
自然资源:
水资源丰富(洱海、澜沧江等)。
生物多样性突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洱海湿地保护区)。
矿产资源包括大理石、煤、锑等,尤以“大理白”大理石闻名。
经济与社会
主要产业:
旅游业:核心支柱产业,拥有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双廊古镇等景点,2023年旅游收入超千亿元。
农业:烟草、茶叶、乳制品(如“欧亚牛奶”)、水果(宾川葡萄、漾濞核桃)为主导。
工业:建材、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水电、风电)。
交通:
航空:大理凤仪机场(开通国内主要城市航线)。
铁路:昆楚大铁路(高铁)、大丽铁路。
公路:杭瑞高速、大永高速贯穿全境。
民族文化
白族文化:
语言:使用白语(汉藏语系),部分通用汉语。
节日:
三月街:国家级非遗,千年历史的商贸民俗盛会。
绕三灵:白族传统祭祀活动。
建筑: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以喜洲古镇为代表。
手工艺:扎染、银器、木雕(剑川木雕为非遗代表)。
宗教与信仰:
佛教(崇圣寺为标志)、本主崇拜(白族特有)、道教与伊斯兰教(回族聚居区)并存。
旅游名胜
大理古城:
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保留棋盘式布局,标志性景点有人民路、洋人街。
洱海:
高原湖泊,环湖景点包括双廊、小普陀、才村码头。
崇圣寺三塔:
唐代南诏国时期建造,主塔千寻塔高69.13米,为大理地标。
苍山:
十九峰十八溪,拥有洗马潭、感通寺等景点,可乘坐苍山索道游览。
著名人物
历史人物:段思平(大理国开国皇帝)、杨丽坤(电影《五朵金花》主演)。
当代名人:舞蹈家杨丽萍(代表作《云南映象》)。
保护与发展
生态保护:
洱海治理(2015年起实施“七大行动”保护水质)。
文化传承:
白族扎染、大本曲等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