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沈兼士

目录

人物简介

沈兼士沈兼士

沈兼士(1887—1947),原名沈臤,字兼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家,新文化运动参与者。与兄沈士远、沈尹默并称“北大三沈”,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学者。


生平经历

  1. 早年求学

    • 1887年生于陕西汉阴,幼年随父宦游。

    • 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期间加入同盟会,并师从章太炎学习文字音韵学。

  2. 学术与教育生涯

    • 191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 1922年参与创办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任主任,推动考古学和民俗学研究。

    • 抗战期间留守北平,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秘密参与抗日文献保存工作。

  3. 晚年与逝世

    • 1947年因脑溢血病逝于北平,享年60岁。


学术贡献

  1. 文字训诂学研究

    • 继承章太炎学派,专注“右文说”(形声字声符表义现象),提出“义同源于形,形同源于声”的理论。

    • 代表作《广韵声系》系统整理中古音系,为汉语词源学奠基。

  2. 文献档案整理

    • 主持整理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抢救大量珍贵史料。

    • 创立“档案学”课程,被誉为中国近代档案学先驱。

  3. 民俗与方言调查

    • 推动北大歌谣研究会工作,倡导民间歌谣、方言的搜集研究。


主要著作

  • 《广韵声系》(1945)

  • 《段砚斋杂文》(1947)

  • 《文字形义学》(讲义)

  • 论文《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等。


社会职务与荣誉

  • 曾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 1947年被国民政府追授“褒扬令”,表彰其学术与文化贡献。


人物评价

  • 学术地位:与黄侃、钱玄同并称章太炎门下“三杰”,在文字学、音韵学领域影响深远。

  • 精神风骨:抗战期间拒任伪职,组织“炎社”(后改名“华北文教协会”)秘密抗日。

  • 教育影响:培养周祖谟、葛信益等学者,推动现代人文学科发展。


家族关系

  • 长兄沈士远(哲学家)、次兄沈尹默(书法家、诗人),三人均为新文化运动重要人物。

  • 侄孙沈迈克(Michael Sullivan)为国际知名艺术史家。


纪念与影响

  • 辅仁大学曾设“兼士奖学金”。

  • 部分手稿及信札藏于北京大学档案馆。

(注:以上内容综合公开史料整理,部分细节可能存在争议或补充空间。)

《结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汤用彤    下一篇 沈曾植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