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梁漱溟

目录

人物简介

梁漱溟梁漱溟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广西桂林人,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致力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提出“乡村建设理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生平经历

  1. 早年求学

    • 1893年生于北京官宦家庭,幼年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后入顺天中学堂。

    • 1911年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

  2. 思想转变

    • 1917年受蔡元培邀请任教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期间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奠定学术地位。

    • 1924年辞去教职,投身乡村建设运动。

  3. 乡村建设实践

    • 1931年在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推行基层自治、教育改良等实验。

  4. 晚年活动

    • 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代仍活跃于文化讨论。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主要思想与贡献

  1. 文化三路向说

    • 提出人类文化发展的三种路径:西方文化(向前进取)、中国文化(调和持中)、印度文化(反身向后)。

  2. 乡村建设理论

    • 主张以儒家伦理重建农村组织,通过教育、合作经济等方式改造中国社会。

  3. 新儒家代表

    • 强调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认为中国应吸收西方科技但保持文化主体性。

  4. 著作成果

    • 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乡村建设理论》。


社会活动与争议

  1. 民主人士角色

    • 曾参与组建中国民主同盟,呼吁国共合作抗日。

  2. 与毛泽东的争论

    • 1953年因农村政策问题与毛泽东公开辩论,被称为“廷争面折”事件。


历史评价

  • 学术地位:中国现代哲学和乡村建设理论的开创者,新儒家先驱。

  • 社会影响:其乡村实践为当代乡村振兴提供历史借鉴;文化理论引发长期讨论。


轶事与名言

  • 轶事:自述“前世是一个和尚”,终身素食。

  • 名言:“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