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床
定义

着床(Implantation)是指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早期阶段,胚泡(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囊状结构)与母体子宫壁结合并嵌入子宫内膜的过程。这是妊娠成立的关键步骤,标志着胚胎与母体开始建立物质交换联系。
发生时间
人类:通常发生在受精后第6-7天,完成于第11-12天。
动物差异:不同物种时间不同,例如小鼠约需4-5天,牛约需20天。
着床过程的分阶段
定位:胚泡游离至子宫腔,靠近子宫内膜。
黏附:胚泡外层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通过黏附分子(如整合素)结合。
侵入:滋养层细胞分泌蛋白酶溶解子宫内膜,胚泡逐渐嵌入子宫基质。
内膜蜕膜化:子宫内膜增厚形成蜕膜,为胚胎提供营养支持。
着床的条件
胚胎因素:胚泡需发育至囊胚期并透明带脱落。
母体因素:
子宫内膜处于“着床窗口期”(分泌中期,约月经周期第20-24天)。
激素平衡(孕酮和雌激素协调作用)。
免疫耐受(母体不排斥胚胎的异源抗原)。
着床的位置与异常情况
正常位置:子宫体部后壁(常见)。
异常着床:
宫外孕:输卵管、卵巢等子宫外着床(占妊娠1-2%)。
前置胎盘:靠近宫颈口着床,可能导致妊娠晚期出血。
着床的生理信号
轻微出血:约30%女性出现“着床出血”(粉红色或褐色分泌物)。
基础体温变化:排卵后高温期持续超过16天可能提示着床成功。
激素变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开始分泌,可通过验孕棒检测。
着床失败的原因
胚胎异常:染色体缺陷或发育潜能不足。
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子宫肌瘤、内膜薄(<7mm)或炎症。
内分泌失调:黄体功能不足导致孕酮水平低。
免疫排斥:母体NK细胞活性过高等。
相关研究与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ART):试管婴儿中需模拟自然着床环境。
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ERA):通过基因分析确定最佳着床时机。
延伸知识
动物着床差异:有些物种(如袋鼠)着床延迟可达数月。
进化意义:着床是胎生动物提高后代存活率的重要适应机制。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知识经济(经济学理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