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诒徵
人物简介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江苏镇江人。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史研究,其著作《中国文化史》是20世纪中国史学经典之作。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
1880年生于江苏镇江书香门第,幼承家学,熟读经史。
1896年考入南京钟山书院,师从缪荃孙等学者,奠定国学基础。
教育生涯
1902年起任教于江南高等学堂、两江师范学堂等校。
1927年任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文学院院长,培养大批史学人才。
抗战期间随校西迁,坚持学术研究。
晚年贡献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1956年病逝于上海。
学术成就
代表作《中国文化史》
全书约百万字,系统梳理中国五千年文化发展脉络,融合中西史学方法,开创文化史研究新范式。
其他重要著作
《国史要义》:探讨中国传统史学理论。
《东亚各国史》:关注东亚文明交流。
《劬堂读书录》:学术札记与考据成果。
史学思想
主张“史以明变”,强调历史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文化变迁规律。
注重文献考证与义理阐发相结合,反对全盘西化。
社会职务与荣誉
曾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1927—1945),整理大量古籍善本。
参与编修《江苏通志》,推动地方志编纂。
1948年获选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学术地位获官方认可。
人物评价
梁启超称其《中国文化史》为“扛鼎之作”。
学界评价其“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与陈垣、陈寅恪并称“南柳北陈”。
弟子门生包括缪凤林、张其昀等著名学者,影响深远。
轶事与纪念
保护古籍:抗战期间组织抢救江苏国学图书馆藏书十余万册。
纪念活动:南京图书馆、镇江博物馆设有其生平展览,部分手稿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注:部分内容综合百度百科词条及学术资料整理,原网页链接可作补充参考。)
《结尾》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杨守敬 下一篇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