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信息素

目录

信息素的定义

信息素信息素

信息素(Pheromone,又称外激素)是由生物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种化学物质,用于同种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这种通讯方式广泛存在于昆虫、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等生物中,可影响接收者的行为或生理状态。信息素不同于激素,其作用对象是其他个体而非自身。


信息素的发现历史

  • 1959年:德国科学家彼得·卡森(Peter Karlson)和瑞士昆虫学家马丁·吕舍尔(Martin Lüscher)首次提出“信息素”一词,源自希腊语“pherein”(传递)和“hormone”(刺激)。

  • 早期研究:科学家通过观察昆虫(如蚕蛾)的求偶行为,发现雌性分泌的化学物质能吸引远距离的雄性。


信息素的分类与功能

根据作用不同,信息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

    • 用于吸引异性完成交配,常见于昆虫(如蛾类、蚂蚁)。

  2. 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

    • 引导同种个体聚集(如蜜蜂的蜂群、蝗虫的群聚)。

  3. 报警信息素(Alarm Pheromone)

    • 遇到危险时释放,触发同伴防御或逃跑(如蚂蚁、蚜虫)。

  4. 踪迹信息素(Trail Pheromone)

    • 标记路径以指引方向(如蚂蚁觅食时留下的化学痕迹)。

  5. 领域信息素(Territorial Pheromone)

    • 标记领地边界(如哺乳动物的尿液标记)。


信息素的作用机制

  1. 分泌与释放:通过腺体(如昆虫的腹部、哺乳动物的皮肤)分泌到环境中。

  2. 接收与识别:接收者通过嗅觉器官(如触角、犁鼻器)检测信息素分子。

  3. 信号传导: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触发本能行为或生理反应(如交配、警戒)。


人类信息素的研究

尽管争议较大,但研究表明人类可能通过体味传递潜在信号:

  • 汗液中的化合物:如雄烯二酮(AND)和雄烯醇,可能影响异性的情绪或生理周期。

  • 犁鼻器退化:人类犁鼻器功能较弱,信息素作用可能依赖普通嗅觉系统。


信息素的应用

  1. 农业害虫防治

    • 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干扰昆虫交配,减少农药使用(如棉铃虫防治)。

  2. 医学与心理学

    • 研究信息素对人类社交、焦虑等行为的影响。

  3. 商业产品

    • 部分香水声称添加“信息素”以增强吸引力,但科学依据尚不充分。


争议与未解之谜

  • 人类信息素的存在性:尚无确凿证据证明人类存在类似昆虫的强效信息素系统。

  • 跨文化差异:体味对行为的影响可能受文化和社会因素调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信息素”词条、昆虫学及动物行为学研究文献。
(注:部分内容结合了科学共识,可能存在学术争议点。)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信仰(汉语词语)    下一篇 信托公司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