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象
血象的定义

血象(Blood Picture)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查对血液中各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形态、比例进行的综合分析结果。它是临床诊断疾病、评估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血常规检查获得。
血象检查的主要内容
血象检查通常包括以下三大类细胞的参数:
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血液携氧能力。
血红蛋白(Hb):判断贫血的关键指标。
红细胞压积(HCT):血液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百分比。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用于贫血分类(如大细胞性、小细胞性)。
白细胞系统
白细胞总数(WBC):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或炎症,降低可能与免疫力下降有关。
白细胞分类计数: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帮助鉴别感染类型(如细菌性 vs 病毒性)。
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计数(PLT):与止血功能相关,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引发出血或血栓风险。
血象异常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异常
减少:常见于贫血、失血、营养不良(如缺铁、维生素B12缺乏)。
增多:可能因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慢性缺氧(如高原居住)导致。
白细胞异常
中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细菌感染、应激反应。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结核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过敏、寄生虫感染有关。
血小板异常
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增多:可能提示骨髓增殖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影响血象的因素
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后白细胞暂时升高,孕妇红细胞计数偏低。
病理性因素:感染、血液病、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
药物影响: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血细胞减少,糖皮质激素可能升高白细胞。
血象检查的注意事项
空腹要求:通常无需严格空腹,但部分项目(如结合血脂检查)可能需要。
采血时间:避免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后立即检测。
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如骨髓穿刺、生化指标)综合判断。
相关扩展
血象与骨髓象的关系:骨髓是造血器官,若血象异常持续存在,需进一步检查骨髓象以明确病因。
儿童与成人差异:儿童白细胞总数通常高于成人,新生儿红细胞计数较高。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 下一篇 衣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