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现代舞

目录

现代舞的定义

现代舞现代舞

现代舞(Modern Dance)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一种舞蹈流派,突破古典芭蕾的程式化束缚,强调自由表达情感和思想。其核心在于“反传统”,以自然动作、重力运用和个性化编舞为特点,追求舞蹈与内心体验的真实统一。


发展历史

  1. 起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奠基人: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主张“回归自然”,赤脚即兴舞蹈。

    • 其他先驱:露丝·圣丹尼斯(Ruth St. Denis)和泰德·肖恩(Ted Shawn)创立“丹尼肖恩舞团”,融合东方文化元素。

  2. 发展期(20世纪中期)

    • 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创立“收缩-伸展”技术,强调肢体张力。

    • 多丽丝·韩芙丽(Doris Humphrey)提出“跌倒-复起”理论,探索重力与平衡。

  3. 当代演变

    • 后现代舞(1960s后)打破剧场限制,如默斯·坎宁汉(Merce Cunningham)的“机遇编舞法”。

    • 融入多媒体、装置艺术等跨界形式。


艺术特点

  1. 动作语言

    • 摒弃芭蕾的“开绷直立”,注重地面动作、呼吸控制和即兴发挥。

  2. 主题表达

    • 关注社会议题、心理冲突或抽象概念,如葛兰姆的《悲悼》表现人性挣扎。

  3. 音乐与舞美

    • 可无音乐伴奏,或使用实验性音乐;服装简约,舞台设计抽象化。


技术流派与代表人物

  1. 葛兰姆技术

    • 以腹部收缩为动力源,动作充满戏剧性。

  2. 林蒙技术(José Limón)

    • 强调流畅性与重量感,源自韩芙丽体系。

  3. 坎宁汉技术

    • 分解动作逻辑,追求“纯动作”编排。


现代舞在中国

  • 传入时期:20世纪80年代通过美国舞蹈家访华引入。

  • 本土化发展

    • 代表团体:北京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中国首个官方现代舞团)。

    • 代表人物:曹诚渊(“中国现代舞之父”)、金星(融合戏剧与舞蹈)。


现代舞与当代舞的区别

现代舞当代舞
20世纪上半叶形成20世纪后期衍生
强调反叛与固定技术体系更包容,融合芭蕾、街舞等
如玛莎·葛兰姆风格如威廉·福赛斯(William Forsythe)

代表作品

  • 《春之祭》(皮娜·鲍什版)

  • 《空间点》(默斯·坎宁汉)

  • 《雷和雨》(中国,王玫编导)


现状与趋势

  • 教育普及:高校开设现代舞专业(如北京舞蹈学院)。

  • 国际交流:云门舞集(台湾)、谢欣舞蹈剧场等活跃于国际舞台。

  • 科技融合:结合VR、动态捕捉技术拓展表现形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消费税    下一篇 瓦斯爆炸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