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
人物简介

吕思勉(1884年2月27日-1957年10月9日),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教学,是中国史学界“通史”写作的开拓者之一,尤以贯通古今的断代史和通史著作闻名。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
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熟读传统典籍。
1905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后因故辍学,自学成才。
教学生涯
曾任教于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馆、上海光华大学等院校。
培养了大量史学人才,如钱穆、黄永年等均受其影响。
晚年著述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1957年病逝于上海,享年73岁。
学术成就与著作
史学特色
注重社会变迁:主张历史研究应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发展。
贯通古今:擅长以通史视角分析问题,打破断代局限。
代表著作
《白话本国史》:中国第一部白话文通史,影响深远。
《吕著中国通史》:分上下册,上册专论文化现象,下册讲述政治变革。
断代史系列:包括《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填补了当时断代史研究的空白。
其他:《中国民族史》《理学纲要》等。
学术思想与影响
治学方法
强调“考据与义理并重”,注重史料考证与理论分析的结合。
提倡“新史学”,反对盲目崇古,主张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
历史地位
被誉为“中国通史写作的奠基人”之一,其著作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史的重要参考。
与钱穆、陈寅恪等共同推动20世纪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转型。
轶事与评价
个人特质
生活简朴,终身以读书、教书、著书为乐。
记忆力惊人,能背诵大量古籍。
后世评价
严耕望称其为“通贯的断代史家”。
学界认为其著作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对现代史学教育影响深远。
主要著作列表
(部分代表作)
《白话本国史》
《吕著中国通史》
《先秦史》
《秦汉史》
《两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史》
《中国民族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