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尽泰来
成语释义

否极泰来(拼音:pǐ jí tài lái)
释义:指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否”为凶卦,“泰”为吉卦)。形容坏运到了尽头,好运自然到来。
近义词:物极必反、苦尽甘来、柳暗花明
反义词:乐极生悲、泰极生否
成语出处
最早来源:
出自《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哲学思想。“否”(pǐ)与“泰”为《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表示天地闭塞、运势不顺;“泰”卦象征天地交融、亨通顺利。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
文献记载:
汉代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唐代韦庄《湘中作》诗:“否极泰来终可待。”
成语寓意
哲学内涵:
体现中国古代阴阳转化的辩证思想,认为事物发展到极端时,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现实意义:
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希望,预示逆境后必有转机。
成语用法
语法:紧缩式结构,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例句:
“他相信否极泰来,只要熬过这段低谷,未来一定会好转。”
注意事项:
“否”不可误读为“fǒu”,正确读音为“pǐ”(第三声)。
文化影响
民间俗语:
衍生出类似说法,如“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文学艺术:
常用于小说、影视剧情节转折,象征主角命运逆转。
相关扩展
《周易》背景:
“否”卦(䷋)与“泰”卦(䷊)互为反卦,二者相互转化,构成《周易》循环变化的核心思想。
如需更详细内容,可参考《周易》原文或哲学解读著作。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吴清源(围棋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