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足癣

目录

定义与概述

足癣足癣

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肤疾病,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多发于趾间、足底及足侧缘,表现为瘙痒、脱皮、水疱等症状,具有传染性,易反复发作。


病因与传播

  1. 致病真菌
    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繁殖,侵犯皮肤角质层。

  2.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患者皮损或共用毛巾、鞋袜等。

    • 公共场所(浴室、泳池)间接接触污染的地面或物品。

  3. 易感因素

    • 长期穿不透气鞋袜、足部多汗。

    •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临床表现与分型

根据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1. 水疱型

    • 足缘或足底出现群集或散在的小水疱,伴剧烈瘙痒,破溃后可能继发感染。

  2. 间擦糜烂型(常见于趾缝):

    • 皮肤浸渍发白、糜烂渗液,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臭味。

  3. 鳞屑角化型

    • 足底、足跟皮肤增厚、干燥脱屑,冬季易皲裂疼痛。


诊断与鉴别

  1. 诊断方法

    • 临床表现结合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认病原体。

  2. 需鉴别疾病

    • 湿疹(对称性、反复发作,真菌检查阴性)。

    • 汗疱疹(非真菌感染,多见于夏季)。


治疗与药物

  1. 外用药物

    • 抗真菌药膏:如联苯苄唑、特比萘芬乳膏等,需持续使用2-4周。

    • 糜烂渗出时: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再涂药膏。

  2. 口服药物

    • 严重者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需医生指导)。

  3. 注意事项

    • 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1-2周以防复发。

    • 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


预防与护理

  1. 个人卫生

    • 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鞋袜,勤换洗。

    • 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如引发手癣、股癣)。

  2. 公共卫生

    • 不与他人共用拖鞋、洗脚盆等。

    • 公共场所尽量不赤脚行走。

  3. 生活习惯

    •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并发症与预后

  • 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如丹毒、蜂窝织炎)、癣菌疹(过敏反应)。

  • 预后:坚持规范治疗可治愈,但免疫力低下者易复发。


常见误区

  • 误区1:“脚气是排毒,不用治”→ 可能传染全身或他人。

  • 误区2:“激素药膏止痒快”→ 滥用激素会加重真菌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资本主义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