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工业生产总值

目录

定义与概念

工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

工业生产总值(Gross Industrial Output Value)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 核心特征:反映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涵盖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及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 统计范围:包括所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和个体经营单位,覆盖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等。


计算方法

工业生产总值通常采用“工厂法”计算,公式为:
工业生产总值 = 成品价值 + 工业性劳务价值 +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 成品价值:企业生产的可直接出售的成品按不含增值税的销售单价计算。

  • 工业性劳务价值:对外承做的加工、修理等服务的收入。

  • 注意事项:企业内部自用产品不重复计算,需剔除中间投入的原材料价值。


与相关指标的区别

  1. 与工业增加值的区别

    • 工业增加值是生产总值扣除中间投入后的新增价值(含折旧),体现工业对GDP的贡献。

    • 工业生产总值包含重复计算的转移价值(如原材料成本)。

  2. 与营业收入的区别

    • 营业收入为实际销售金额,工业生产总值包括未销售的产品价值。


统计意义与应用

  1. 经济分析作用

    • 衡量工业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

    • 反映地区或行业产业结构变化。

  2. 政策制定参考

    • 用于评估工业化进程、产能利用率等。

  3. 局限性

    • 可能因重复计算夸大实际规模,需结合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综合研判。


中国工业生产总值统计特点

  1. 历史沿革:中国自计划经济时期开始系统统计,现由各级统计局按《工业统计报表制度》执行。

  2. 发布方式:按月、季、年度发布累计数据,常见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调整改革:近年来逐步淡化总产值考核,更侧重工业增加值、利润等质量指标。


国际比较

  • 部分国家(如美国)更常用“工业增加值”或“制造业出货值”(Manufacturers' Shipments)。

  • 中国数据需注意统计口径差异,例如是否包含规模以下企业。


:具体数据或政策变动需以国家统计局最新文件为准。如需深入分析某一方面(如分行业计算案例),可进一步补充说明。

《结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山姆大叔(山姆大叔)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