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
宾语的定义

宾语是句子成分之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或涉及对象,通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之后,用于补充说明动作的指向内容。
示例:
他吃苹果。(“苹果”是动词“吃”的宾语)
她对音乐感兴趣。(“音乐”是介词“对”的宾语)
宾语的构成成分
宾语可由多种语言单位充当,常见形式包括:
名词或代词:最典型的宾语形式。
我认识他。(代词)
她买了一本书。(名词)
数词或数量短语:
我需要两个。(数词)
动词不定式或动名词:
他喜欢游泳。(动名词)
她决定离开。(不定式)
短语或从句:
我知道你很好。(从句)
他反对这个提议。(名词短语)
宾语的类型
根据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类:
受事宾语:直接接受动作影响。
妈妈洗衣服。
施事宾语:动作的发出者(多见于存现句)。
门口站着一个人。
结果宾语:动作产生的结果。
他画了一幅画。
工具宾语:动作凭借的工具。
他写毛笔。
处所宾语:动作涉及的场所。
去北京。
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双宾语)
某些动词可带两个宾语,分别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和间接对象:
直接宾语:动作的直接承受者(多为物)。
间接宾语:动作的间接对象(多为人)。
示例:老师教我们(间接宾语)数学(直接宾语)。
她送我(间接宾语)一束花(直接宾语)。
宾语与介词搭配
介词后的成分称为介词宾语,共同构成介词短语:
他来自上海。(“上海”是介词“自”的宾语)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很久。
宾语的位置与省略
正常语序中,宾语位于动词或介词后。
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动句)中宾语位置可能变化:
他把杯子打破了。(宾语前置)
省略情况:上下文明确时,宾语可省略。
问:你吃饭了吗? 答:吃了。(省略“饭”)
宾语与其他成分的区别
宾语 vs 补语:
宾语是动作对象,补语是补充说明(如“他当选班长”中“班长”是补语)。
宾语 vs 主语:
主语是动作发出者,宾语是接受者(对比“猫抓老鼠”中“猫”为主语,“老鼠”为宾语)。
常见易混淆问题
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
通常不能,但可通过介词引入(如“他笑了”无宾语,“他笑你”需加介词“对”)。形式宾语(it):
英语中常见(如“I find it easy”),汉语较少类似用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学分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