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达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   
[0]

基尼系数

目录

基尼系数的定义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国际通用指标,由意大利统计学家科拉多·基尼(Corrado Gini)于1912年提出。其数值介于0到1之间

  • 0 表示绝对平等(所有人收入完全相同);

  • 1 表示绝对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一个人手中)。

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即代表收入差距较大,需引起警惕。


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基于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计算:

  1. 洛伦兹曲线:将人口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序,横轴为累计人口百分比,纵轴为累计收入百分比。若收入完全平等,曲线呈45°直线(“绝对平等线”)。

  2. 公式:基尼系数 = A / (A + B)

    • A 为实际收入曲线与绝对平等线之间的面积;

    • B 为实际收入曲线下方的面积。

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分组数据或数学模型(如几何法、平均差法)计算。


等级划分与国际标准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标准:

  • 低于0.2:收入高度平均;

  • 0.2–0.3:相对平均;

  • 0.3–0.4:收入分配合理;

  • 0.4–0.5:收入差距较大;

  • 高于0.5:收入悬殊,社会不稳定风险高。

:各国国情不同,警戒线可能调整(如发达国家常以0.4为阈值)。


全球基尼系数现状

  1. 高平等国家(<0.3):

    • 北欧国家(如瑞典0.27)、部分欧洲福利国家。

  2. 中等不平等国家(0.3–0.4):

    • 加拿大(0.33)、德国(0.31)等。

  3. 高不平等国家(>0.5):

    • 南非(0.63)、巴西(0.53)等,多与历史、经济结构相关。

中国2022年基尼系数约为0.47(国家统计局数据),属收入差距较大范围。


局限性

  1. 数据依赖性强:依赖统计准确性,部分地区数据不透明。

  2. 忽略结构性差异:无法反映区域、行业间的具体差距。

  3. 单一指标缺陷:需结合贫困率、中位数收入等综合评估。


应用领域扩展

除收入分配外,基尼系数还可用于衡量:

  • 财富不平等(通常高于收入基尼系数);

  • 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分配公平性;

  • 碳排放权分配等新兴领域。


中国基尼系数的特点

  1. 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贡献主要不平等(2022年城乡收入比2.45:1);

  2. 区域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发展不均衡;

  3. 政策调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旨在降低系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尼系数”词条、世界银行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报告。
(注:部分数据可能存在时效性差异,建议以最新发布为准。)

《结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