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肌玉骨
词语释义

冰肌玉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如冰般晶莹的肌肤,如玉般洁白的骨骼,多用于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润、体态优雅脱俗。引申义也比喻花卉或其他事物的高洁品质。
出处与典故
原始出处
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对“神人”的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虽未直接使用该词,但已具备相似意象。文学化定型
北宋词人苏轼《洞仙歌》名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描写后蜀花蕊夫人的风采,使这一表述广为流传。其他文献
《醒世恒言》《红楼梦》等明清小说中多次使用,进一步巩固其文学地位。
文化象征
女性审美意象
代表中国传统审美中对女性纯净、高雅、柔弱之美的推崇。
常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并列,构成古典美人符号。
自然物比喻
用于形容梅花、荷花等具有高洁特质的花卉,如宋代诗人咏梅“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相关艺术表现
诗词应用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此花不与群花比。”暗合冰玉意象。
绘画主题
仕女画中常见“冰肌玉骨”型人物,如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贵族女性形象。
现代用法扩展
文学修辞
用于描写气质清冷或肤色白皙的现代女性形象。商业领域
化妆品、珠宝广告中借用该词强调产品“焕肤”“亮白”功效。网络语言
衍生出“冰玉系美人”等变体表达,常见于社交媒体的颜值讨论。
常见误用提示
对象误用:多用于女性或花卉,不宜形容男性(古偶剧例外)。
语境偏差:强调“清雅”而非“艳丽”,与“浓妆艳抹”意象冲突。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